感谢自己每天的81-82票!(会员1票)感谢媳妇每天的77票。感谢多年网友【黄泉】每天的26票。感谢多年网友【边荒】每天的40-41票。没想到给本书投推荐票最多的7个号,4年就投票≈49万票。
科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但在汉朝时期,它并未完全形成。科举制在隋朝开始萌发,而到了唐朝时期,才得以确立并逐渐完善。它不仅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官员的主要途径,也是无数布衣寒门重兴门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从某一方面来说,科举制对于普通百姓是唯一的一条相对公平的跨越阶层的途径。就是这样一条相对公平的上升道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所把控,那会发生什么?这也就不得不提到本名场面的主人公——李林铺,他是太子中允、是太子谕德、是国子司业、是御史中丞、是刑部侍郎、是吏部侍郎、是黄门侍郎等职,在开元二十三年他更是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又代名相张九龄为中书令,成为了权震朝野的当朝右相,之后又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从这一大串的名头中就不难看出他的权势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但就是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右相却没有与之权势相符的肚量,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妒贤嫉能,害怕他人染指他的权利的奸臣。在大权独握后,他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奸臣因为他出众的敛财剥削的能力而深得李隆基的器重,从而为相十九年,成为了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在书中,天宝六年这一次科举中,常科进士中榜二十三人,而这二十三人中却无一布衣。当时有才学、有名望的学子诸如:杜甫、元结、刘长卿、皇甫冉、严庄、张通儒和平冽等,无一人中榜。更夸张的是,状元却是杨护。杨护是谁?他是京城出了名的纨绔,无德无才,德不配位,而他能当上状元的唯一原因就是:他是当朝右相李林铺的亲戚!如此明目张胆控制科举自然是引起了学子们的不满,元结更是当场作诗讨伐李林铺,誓要个说法,学子们也是一呼而百应。这个时候李隆基在干什么?李隆基这个时候不在兴庆宫,而是到禁苑的利园赏花排曲了。科举大事,李隆基不仅没有去主持殿试,甚至还在排曲玩乐,是一点也没将科举当回事。那李林铺的反应又是什么?李林铺作为当朝右相自然也是深知圣心,“什么事都没圣人玩乐重要”。所以当内侍将学子们的动作告诉他后,他也只是关心事情给个什么说法,而不是关心如何解决问题。在给什么说法上他也是非常熟练的构陷李适之勾结李瑛余党,在煽动举子。在内侍提及“满朝都认为今科无一布衣及第只怕是说不过去”时,他引用李隆基当时称赞了百官的话:“天佑大唐盛世,群贤毕集,文武林立……”说到这,他提起笔,在奏折上写了四个字——“野无遗贤”!!!作者对于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对于描绘晚唐的衰落也是得心应手。在短短一个科举覆试的篇幅中就将李林铺、元结、李隆基和杜甫等人刻画的栩栩如生,以布衣学子的前路灰暗暗喻晚唐前景的昏暗等等。在篇章的最后,以李林铺写下“野无遗贤”四个大字为结尾,李林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大唐官场、科场的昏暗”也是深入人心,不可不谓精彩也。#安利名场面##满唐华彩#
【活动周期】05月01日05月10日【参与方式】发帖参与,帖标题中需包含关键词“名场面”【活动奖励】粉丝称号:10点币:10000【活动说明】活动奖励第1名:2000点币第2-5名:1000点币/人第6-10名:800点币/人活动说明作品中时常有一些名场面,让你捶胸顿足,亦或是捧腹大笑,成为永恒的经典。请以「安利名场面」为题,发帖参与,创作本作品的名场面内容,仅限文字形式。活动要求:1、请以安利本作品名场面为主题发帖,发帖形式为文字,字数不少于200字,正文带上话题#安利名场面#以及#呢喃诗章#,标题需含有关键词「名场面」,发布在本书友圈内。【不能照抄原文!!!!】2、帖子一经发布不可删除,且须为用户首次发布,不可使用已参与其他活动的作品发帖3、用户不得发布水帖、无意义文字/符号以及与活动主题无关的内容。4、若活动参与人数或符合条件帖子数不够,未发奖励将纳入下一期奖池5、活动结束后将由运营团队手动发奖,请耐心等待。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解释一:书名原意是绝不上榜,不好听,所以改成绝不做紫薇大帝。解释二:书里十来章就已经解释了主角不做紫薇大帝的原因,看了之后觉得不满意您再来喷,别不看就喷行吗!解释三:为什么只甘心做一个紫薇大帝呢?紫薇大帝只是个保底,而且这是小说,肯定往高了写啊!
作者本生同人图,敬请审核通过,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