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更新能不能快点,我的月票要不是快过期了绝对不会给你
当年剑卒和剑徒都没订阅,看的盗版,这次补一补,加油。
【活动周期】09月12日09月30日【参与方式】回复本帖参与【活动奖励】粉丝称号:50点币:0【活动说明】【方式一】【盟主】和拥有大神之光【志鸟村之光】的读者必得,大神之光的截图需要露出ID。【方式二】本月投满10张月票,并截图(图上建议加上水印个人起点id防止盗图)同时评论留言。注!!!如有多张截图务必要放在同一评论,不然难以统计。参与活动的书友请自行保留投票数据到奖励发放以防被吞难以查证。【方式三】投一张月票参与随机抽选,需带上投票截图回复本帖。投票越多权重比越大!!!【注意事项】1.三个方式同时进行优先度按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递减。2.本次活动每个账号只有一次参与权。3.奖励会在下月10号前进行发放,未超过期限时催促发奖的不予答复。活动结束之后将由组织者手动公布及发放奖励
首先声明一点,骑士这个词本身就是咱们中国古已有之的,在汉唐等朝代的兵书中骑士就是指代步兵,谁要是硬拿欧洲骑士举例子,那水平就和张小泉家的老总处于同一水平线,都是数典忘祖级。其次中国的骑士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不是一个重骑兵带着三匹马就能概括的,这个标准大部分中原王朝都没有做到。中国第一个重骑兵冲锋作战的高峰是在汉朝,汉朝骑士(汉朝骑士才是真骑兵,征兵时就是这么叫的,同时期的罗马骑士只是中产小土豪的代称)不光没做到一人三马,甚至很可能没做到一人双马。卫青、霍去病对匈奴的传奇远征,出动骑兵十万人,但马匹总数是14万人,平均一个骑兵还不到一匹半战马。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的汉军还没有完全进化成冲击骑兵,不少骑兵还有下马作战的传统。汉朝初年的骑兵有两种技术类型,一种是飞将军李广为代表的骑射技术,李广等少数高手的技术甚至超过了匈奴射雕手;一种是下马作战技术,这一技术的典型代表是汉军的对头项羽,项羽垓下突围时“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汉景帝时期的汉军骑兵依旧“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下马突击作战在汉景帝时期依旧被晁错当做是汉军的优势技术。卫青的远征军中很可能这种下马作战的骑兵比例更多一些,卫青不得不带上了战车充当屏障进行掩护作战。汉军边防部队也没那么豪气,汉军斥候侦查兵的配置是“斥候骑士十九人马十六匹牛二九月十五日食”,在远出侦查时没做到百分百一人一马。汉军是骑兵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可它还是没有在军中发明普及马镫等装备,所以汉军骑兵的马匹比例相对于后世低不少。唐朝的骑兵战马比例就高不少,唐朝骑兵的标准是一人双马,唐朝的兵书上写的明明白白“马料,一人二匹,一军二万五千匹。”当然了这是理想状况,在实际作战中还会有差距,唐朝兵书还进行了补充说明:“朔方、河西,一人二匹。范阳、河东、陇右、安西、北庭,则二人三匹。平卢、剑南,则一人一匹”,在唐朝靠近国家马场的西部战区,骑兵会阔气一些,完全按照一人两马的配置;范阳、河东、陇右、安西、北庭这些地方战事不断,最低标准就变成了两人三马。当然了在不同的统帅手中,这个标准也有很大的弹性,高仙芝威震西域时,唐朝“步兵皆有私马相随”,超过一般唐军一伙(十人)六匹驮马的规格,一些唐军指挥官身上还有藩人部落首领的兼职,也能超额弄到马匹,安禄山这样的野心家也会超标配置马匹。到了宋朝汉人骑兵的标准就变成了一人一匹战马都很难,两宋禁卫军中都有大量挂着骑兵称号,领着骑兵工作,胯下却没有一匹战马的骑兵。在暖男宋仁宗的时代,北宋禁军的骑兵一共有543个指挥,按照骑兵一个指挥400人的标准计算,北宋骑兵的理论人数是222000。北宋军马的最大数字是在宋太宗年间,总数是21.2万匹,到宋仁宗时期军马数量降低到了10万匹,平均两个骑兵才有一匹军马。注意,这是军马,不是战马,战马的身高、年龄都有严格要求,北宋骑兵的战马数量其实更少,宋军骑兵的实际马匹拥有量是“骑兵见管堪披带马约及三分已上”,十个骑兵也就是三个有战马,不少骑兵甚至只有一两成骑兵才有一匹战马。南宋时期赵构麾下直系禁军的军马数量才13000匹,还不如岳家军名下的战马多。因为战马少,骑兵多,两宋实行了战马比武分配制度,理论上谁的骑车功夫优良,谁才能优先分到战马,实际上嘛,这个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老赵家的对手契丹人才是标准的一人三马,“辽国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疋,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辽军也不是骑兵都是一人三马,辽军中的“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遥辇糺军、各部族糺军、群牧二糺军”战斗力辽国灭亡后,金朝和蒙古人都使用了这支部队,这支部队很可能就不是一人三马,因为它并不是辽国的正军。岳家军的对手女真骑兵是典型的一人两马,“居常以两骑自随,战骑则闲牵之”。女真人不是游牧民族,在马匹数量上要少于契丹人,女真人还要从西夏和西北藩人、鞑靼人那里大量购置马匹。金朝末年的王牌部队忠孝军也是“人有从马”,实行1人2马配置。西夏骑兵更惨,他们的配置标准是“正军给长生马、驼各一”,团练使以上的军官阶层也只有一匹军马,但可以配五匹骆驼。西夏骑兵的马匹是西夏政府发的官方用马,它没有长生不死的特长,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马一旦在战场上阵亡了,正军士兵就要自己赔偿,弄不好西夏士兵还要倒找政府钱。中国历史上骑兵配置战马最多的政权是元朝和满清,它们都超过了一个骑兵三匹战马的限制。元朝骑兵“凡出师,人有数马,日轮一骑乘之”,一人三马是标配,甚至有一人五六匹马的情景,“人骑一马又有五六匹或三四匹马自随”。清军进攻准噶尔时,得到了漠北蒙古的军马资源,八旗军的常态是1人3马,绿营军也能进行1人2马行军,在个别战斗中还有一人四马的情景。
这个不得加个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