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确实写的挺好的,后期有些奇奇怪怪2,吐槽比较大的就是主角在东海修行了500年,期间他自己还创建了一气宗,但是到了最后,人类就剩下最后一座堡垒了,主角竟然没有类似心血来潮?!(一般高点的修饰都会有的,更何况主角卦数还很六,有些牵强)3,到了现代文读到现在就大概就是跟妖兽打,古修复活了,然后跟古修打(但是我又觉得有点暗削,主角按理来说应该是除了老怪之外,这个世界上最强的了,老怪再怎么强,他复活肯定会有个脆弱期,感觉可以联合人类发几个小男孩,然后再来磨,但是你要写人类联合妖兽打老怪,后续还有老怪慢慢打,那当我没说)4,修仙界都没落了,主角如果有心,可以收大把的修仙功法,主角也收了,但是像类似卦树升级,或者是可以在高级一点的献祭生命功法,都没有!!!!(大半个修仙界,连我主角的配套功法都没有)5,比较期待主角当时说的,有了长生道果,到了最后发现修仙只是3000大道之一,相信大大,加油吧,我就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大大加油,推荐票,月票,奉上(●''●)
一、总体脉络(一)概况1、源起官道者,融法合儒立兵引墨,百家混同,国家体制也。古已有创举,但真正蓬勃发展,通行于世,还是在道历新启之后。最开始的创制,是为了帮助那些天赋不足的人修行。2、补充官道是严密复杂的修行体系,对道、儒、法、墨等诸派理论都有糅杂,是对修行的有力补充。不仅要看位格,也要看权力的实质影响。不同的位格,能提供的支持自然不同。但官道只能是作为修行的补充,而不是修行的根本。3、阶段官道的补益,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甚至在不同的阶段也不一样。譬如庄国国相杜如晦,早期的时候,国相之位格极大提升了他的修行速度。但当他要冲击洞真之时,一个庄国的国相位格,已经不能够给他提供太大的助益。反倒是被这个位置桎梏,国事压身,修行缓慢。4、作用在外楼之前,官道对修行进益不算大。天外立楼,如探针于海,难觅也难回。修者一念,是天地一线。而官道能以“人气”相系,一人之念所系,与千人万人之念,自是不同,官道便是借此帮助修者锚定现世。可以说,官道最开始的创制,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天赋不足的人修行的。5、意义这是迄今为止最大化利用人道洪流的一种修行体系,非要类比的话,它可视为兵道在政治上的一种体现。聚兵为阵,跨越超凡差距。聚人为国,借用国势修行。官道修士和国势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国势越强,能够供养的修士就越、层次也越高。但官道若不昌,分享国势的官道修者,就会反过来吸国家的血。小国以举国之力,不过奉养几个官道神临。雍国日薄西山时,差点被一个真人韩殷吸干了国运。官道修士要比宗门修士承担更多责任,这是由修行道路所决定的。《游生笔谈》曰:“若得其奉,必有其用。若用其禄,必受其职。若受其职,必承其责!”6、堕境天下事,有所取,必有所予。消耗国势而登顶,就一定要对国势有所回馈。现在拿走的国势,离开时候一定要返还更多,不然无法伟力自归,还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填补缺口,这是绝大部分官道修士退位即堕境的关键原因。7、修行国家越是强大,越是能够助益修行。霸国之相位,能够相对容易地撑起绝巅,霸国之下则不然。官道修士走到后面,也要收聚伟力,还势于国,摆脱官道束缚,得自我自由,与宗门修士也算是殊途同归。于官道而言,政纲即道途,政务即修行,政治资源,即是修行资粮。沾染官道之后再自修,更难于伟力自归之路。因为这个选择放弃了官道的便利,而戴上了官道的枷锁。二、作为(一)具体情况1、称职官道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做官做得好,官道就是修行的助益。做官做得差,官道则会反过来拉修行者的后腿。2、人气官道一则聚集人气,二则聚集资源。有时候人气与资源是相悖的。前途光明的官道修者,当然是两条腿走路,既要更多的资源,又要更多的人气支持。前途有碍时,说不得便要做些难看的选择。3、功业“人气”关乎人心,却又不仅在于人心。官道之重,更在于“功业”,所以奸者亦可为能臣,恶者亦可有德功。小到一镇一城,大到一郡一国。在外楼之时,功业体现在人气,人气足则不虞迷途。在神临之后,功业体现在道,为官亦是阐道。如若人去政息,因官道而成者,也将因官道而退。所以政纲之传,一似于道统。政见相左,常常生死成仇!很多朝堂强者在归隐之前,都要找人继承自己的政业,这其实是在保住自己的修行!官道修者,修行更易,但官道一体两面,官道修者,亦要为官道所累。政纲有继,则可脱身,逐渐摆脱官道,修行归于自身,届时便是政息,也不足为虑了。若政纲无继,说不得便是“道消”。4、叛国不忠叛者无非两种,一者为仇,一者为利。于此国为孽者,于彼国或为功。功孽可以相抵,有国家体制依托,足能承担反噬,甚至反有补益。5、香火之祀齐国奉天十臣、镇国七将,都是当世真人的修为打底,因为种种原因都已经死去。入殿受祀,以国势养之,香火祀之,仍留存有复生之望!这是国家体制强于宗门的地方之一,受万民香火,而开天地生机。香火之祀,能够在关键的时刻,调度国势,召唤护国英灵。那些古老宗门,亦有类似的手段留存,只不似宗国太庙这般普及罢了。三、天子修行(一)道路1、权柄不论权柄,大齐天子也在天下最强之列。国境之内,等同超脱,国境之外,也是无敌衍道。官道走到极限,亦是如此。权柄越足,修为越强。天下六强的天子,掌霸主之国,掌控国运,战力不输绝巅之上。若能一统六合,匡定寰宇,以此成道。那么即使是在绝巅之上,也是最强的存在!官道修行,在最开始最容易,最能帮助破境。可是走到了最后,反而难过其他所有修行路。且天子在位不过百年,过百年则反呑国运。2、成就今日之六合天子,一旦成就,要更胜古老时代之人皇。因为经过一代代人族的奋起,今日之人道洪流,已经昌盛过往日不知多少倍。3、谥号谥号是对一个君王的盖棺定论,用以高度概括天子当国期间的功过。一般来说,天子去位,也是君王这个身份的死去。谥号一出,尘埃落定,也就意味着他永远失去国家权柄、失去国势支持。一旦退位,无大功业者,修为必然跌落,重走他路也艰难得多,没几个能有善终,更绝大多数都是退位后无声无息就消失了。4、战争虽则天子之威慑服六合,大战一起也是肉疼心伤。聚国势尽锱铢,用国势如泥沙!驭国势而战超脱,对国势的损耗,是异常恐怖的。数十年经营,一夕挥霍。这还是战事顺利的情况,若是不顺利,战局绵久,耗穷国势,一战打掉霸业之基,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天子倾国,一定慎之又慎,御驾亲征,天下之勇。这里的勇敢不是说敢把一切都放上赌桌,而是肩负国祚,悬颅在腰,担社稷之重,怀揣一定要为天下而赢的决心。以楚国为例,数得着的天子倾国之战,不超过十指之数,其中最有名的无非三场,楚太祖倾国战景文帝,楚世宗倾国救左嚣,以及最近这次,楚烈宗倾国杀无名者。除非一战赢得的国势,要比消耗得多。对齐国这样幅员辽阔,治民亿万的庞大帝国来说,国势最主要是用来维护官道体系的正常运转,百官升迁,各爵累功,莫不以国势支持。时时滋生,也时时取用。一旦出现巨大亏空,在对官道绝巅的帮助上,不免就要有所削减,倾国势而战,无功即败!5、继位霸国天子,不能只是个真人,如此伟大的帝国,如此辽阔的疆土,仅以一尊洞真境的皇帝,连国势都无法把握,又如何驾驭那些盖世的人物?而强如当今楚帝熊咨度,养望十年,前帝亲授,陨仙林中才登帝位,也不能即刻倾国有超脱之力。(二)霸国天子结局1、最次的结果是被人扯下王座,打散修为,生死不由自主,社稷任凭宰割。如庄高羡之流。2、稍好一些是在战场上身死道消,为国而薨。如阳建德、韩周、姒元。当然此等也有高低,明君昏君,历史会记得。3、再好一些是无功无过或功过相抵度过了皇帝生涯,去位之后,伟力未能自归,但多少也能做个逍遥真人。可事实上无人能忍受这种落差,未能自归伟力的天子,卸任后不可能再证衍道。所以这些伟力未能自归的天子,几乎没人能活太久。要么强行冲境失败,要么起意归位却被新天子镇压,要么索性就死在战在战场上。4、好的情况功德圆满,无憾退位,伟力归于自身,去位仍是真君。但这一步难之又难,天子掌至高权柄,自归伟力的难度,也超越所有王侯将相,不止是一倍两倍的差距。天子自归伟力之难,可想而知。5、终极理想是那一统天下的伟业,也是一条偏狭得只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的路。
纪念一下,短暂的热搜第一
汉末将军分两种,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其中重号将军依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可开府),前后左右将军。这些将军是常设的,属于高级将领。杂号将军,余下的什么骁骑、楼船、材官、伏波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不常设,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李广利的贰师将军。
加油啊四婶,我的月票已经蠢蠢欲动了